教学资料

           藏医认为人体是由疾病侵害对象和病邪两部分组成。所谓疾病侵害对象就是生理状态下的隆、赤巴、培根和七精华(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液)、三秽物(两便、汗液)等物质。这些物质从人体胚胎阶段乃至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存在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相互依存,处于平衡状态,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但在不良内外因素干扰下,这些物质便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发生病变故称为疾病侵害对象。所谓病邪就是病理状态下的隆赤巴、培根三邪。生理状态下的隆、赤巴、培根三物质一旦在不良内外因素干扰下,发生病变,便变成致病的因素,同其他病邪一起作害于人体故称病邪。人体特性主要指疾病侵害对象的物质的特性。

一、 疾病侵害对象

1.七精华  饮食的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髓、精液等7种精华称之为七精华。七精华物质依次相互生化,前一精华是后一精华的生化的基础和源泉,而后一精华是前一精华的生化的结果。其中饮食精微是生化其他六精华,特别是生化血液的物质,是其他六精华之源泉和基础。血液是滋润和营养人体发育生长,是生命依存的主要物质,也是赤巴赖以存在的主要物质之一。肌肉是联络全身内、外、中各部分组织,像泥墙那样覆盖全身,并构成脏腑等身体所有软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物质。脂肪是润滑身体各组织,贮存营养保持体温的物质。骨骼是支撑人体,使人体变得坚固的物质。髓是生化最优的精华—精液的物质。精液是使人产生润光色泽,焕发精神和产生受孕的种子(男精子、女卵子)的物质。

2.三秽物  粪、尿、汗液称之为三秽物。牙齿、指(趾)甲、毛发、耳垢、鼻涕、眼眵等从孔窍排除的零星秽物也包括于三秽物之内。

食物在胃中消化分解为精微和糟粕,糟粕进入小肠分解成稀、稠两种物质。稠者为粪便,运送到大肠。稀者通过细微孔道运送到肾脏,由肾脏分解为尿液排人膀胱储存起来。另外,精微在遍行隆的作用下通过细微孔道运送到肝脏,被生化为精华和糟粕,其精华为血,糟粕为胆汁。胆汁被排入胆囊,分解为精华即黄水,遍及全身润滑关节;糟粕即“垢亚”,下注于膀胱,与尿混合成为尿液中的沉淀物。血液生化成肌肉,肌肉之精华生化为脂肪,糟粕生化成眼眵、耳垢,鼻涕、唾液等排泄物。脂肪的精华生化为骨骼,糟粕生化为皮脂和汗液。骨骼的精华生化成为髓,糟粕生化成牙齿、指甲、毛发、汗毛等。汗液的功能是滋润和柔软皮肤,通畅毛孔汗腺。毛孔能排出汗液。

3.胃火  胃火是人体疾病侵害对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消化饮食的热能。胃火主要是对五种赤巴之首能消赤巴而言的,因为能消赤巴是消化食物胃火的主体,同时隆等疾病,饮食精微等七精华、粪等三秽物各种物质的部分热量也是来自能消赤巴。能消赤巴的功能是使人体保持健康无病,产生优越感,提供勤奋工作的能量,增强容泽,使人延年益寿,增强七精华的热量等。能消赤巴存在于食物消化位大肠和未消化位胃(《黑暗十万明灯》:“食物从未消化位胃向消化位小肠运行,幽门似门栓。”《词义太阳人体火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消火存在于消化位和未消化位之间即胃肠间的幽门部位”)两者之间。它的功能是将纳人的饮食进行消化,并分离精华与糟粕,将精华变成人体的营养,将糟粕从消化位之门幽门运送出去。幽门将未消化的饮食关闭起来,阻止进入消化位,犹如门栓,上了门栓力量再大的人也难以进去。因此,胃火—能消赤巴的功能强盛则能很好地消化饮食,吸收精华,下排糟粕。如果能消赤巴的功能衰弱则纳进的食物不能消化,这样食物便会不经熟腐分解就从肛门排出造成腹泄,或者造成不能消化也不能下泄,在胃脘凝成团,引起腹胀塞满等情况。可见胃火是消化饮食,增强体力和肌肤光泽的主要物质。故此,注意饮食起居,进食一些与胃火性质相同的轻、热性食物和四味石榴散等增强胃火的药物,努力保护胃火,才能使体力增强,健康长寿。

4.消化  食进的饮食首先在持命隆(索增隆)的推动下送人咽喉,经过食道进人胃。这时一部分饮料将食物团分散开来,水的湿润性质将食物泡软。伴火隆(梅年隆)将属火性的能消赤巴吹得更旺盛,正如陶罐熬药,药投入陶罐后用鼓风袋将火吹旺使药滚沸熬汁那样。接着能碎培根(培根牟协)把食物磨碎。培根属水、土性,在水土性质的作用下食物生化成甘味泡沫状物。由于甘味与培根性质是一致的,所以能碎培根自身的力量也因之略得以增强。泡沫状食糜再由能消赤巴之火进行消化。这时由于火的热性和培根的水、土性质同时作用的原故,甘味变成酸味,火性与酸味等与赤巴性质相同,因而能消赤巴自身的力量也因之略得以增强。最后消化的汁液由伴火隆分解为精华和糟粕,这时味变成略苦味(这是针对药物学苦味生隆的观点而言的)。根据性质,火隆性较强则生辛味,但辛味不能使隆增强。因为苦生隆,因而这时伴火隆自身的力量也有所增强。可见消化的实质是三胃火作用的结果。具备五源的饮食被消化吸收后,则会增生人体中的五源成分。比如,土元素增生人体的肌肉、骨骼及嗅觉;水元素增生人体血液、湿润及味觉等,饮食六味中的不同五源元素增生人体中与之相对应的五源属性的物质和功能。所以,不同的饮食和药物无不具备五源元素,只是所具备的量多少有区别。同样,人体中五源的含量也有多寡的差别,但是通过饮食消化吸收都可以得到增生。

5.饮食的转化  转化成糟粕及精华。

5.1 糟粕生化的过程饮食在胃中由培根和赤巴两者依次磨碎和消化后,再由伴火隆分解为精华和糟粕。糟粕通过小肠下端(《蓝琉璃》:“小肠上端”)被运送到大肠中,在此又分解成稠、稀两种物质,稠者通过直肠变成粪便;稀者通过“居卓”的脉络即小肠壁上脂肪缝隙中像网状的细小管状血管逐步被运送到肾脏(《月王药诊》:“肾与膀胱盛水故,称为水依存之器”),又经过肾脏分解成尿液,被运送到膀胱储存起来。

5.2 精华生化过程  人体有饮食精微、血、肌肉、脂肪、骨骼、髓、精液等七种精华物质,它们在各自的生化位置进行生化,变成另一种精华。如饮食,在胃部经过能碎培根、能消赤巴、伴火隆的磨碎、消化和分解后变成精微。精微在胃和小肠通过吸收精华的9条较大的脉管(对此有多种说法,《祖先口述》:“胃的内壁有似网状的细微管状脉道,其中有许多与肝脏相连接,较大的有9条。胃犹如纱布盛水或陶罐盛水那样,精华慢慢渗出)被运送到肝脏。肝脏中也存在有三火,精微被三火分解成精华和糟粕,精华为血液,糟粕为胆汁。血液通过血管运送到肌肉部位,生化成肌肉。肌肉又被分解成精华和糟粕,其精华为脂肪,糟粕为眼眵、耳垢等五官所排泄的废物。脂肪又被分解为精华即骨骼,糟粕为人体的皮脂和汗液。骨骼又被分解为精华即骨髓(《黑暗十万明灯》:“髓包括油脂和软骨、脑浆,脑浆的精华为脊髓”,《词义太阳》:“骨之精华为骨髓及其所属的物质脑浆和脊髓”),糟粕为牙齿、指(趾)甲、毛发等。骨髓的精华被运送到“三木塞”(精府)生化成精液,糟粕为肛门和毛孔上面的油脂等。精液也有精华和糟粕,其精华为人体中的精光。精光是一种润泽肌肤和焕发精神的物质,主要依存于心脏,但也遍布全身各处,成为人长寿和健康的根本。它的功能增强皮肤、容颜、指甲、毛发等的色泽和光彩,使人焕发精神,充满活力。总之,人体产生的感觉意识和容光及精神无不依赖于精光。精液的糟粕是白精液即男精和红精液即女子经血和卵子,它们是人体受孕的种子(但《黑暗十万明灯》中说:“人体七精华的废物为汗液”)。

5.3 饮食的精微依次生化成七精华中的最后一精华精液,这过程一般需要6天时间。第1天饮食精微生化成血液,第2天血液生化成肌肉,第3天肌肉生化成脂肪,第4天脂肪生化成骨骼,第5天骨骼生化成骨髓,第6天骨髓生化成精液。但因饮食种类不同,这一生化过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例如,壮阳一类药物,如雪蛙等食用后可迅速生化成精液。烈性毒药铁棒锤和它的解毒药也可立即发挥效能。而手掌参等滋补壮阳的药物和乳、肉汤等些饮食生化成精液的时间多于6天。一些配制的毒药进入人体也有几年后才产生效能的。这些饮食和药物生化时间的差异,是由它们的锐、钝、急、缓等性质决定的,因此时间差异之大出乎意料。然而,在治疗隆、赤巴、培根等三邪引起的疾病时,所用的平息药基本上一昼夜时间便可发挥效能,这是因为这类方剂的药性锐而急的原故。总之,正如《甘露流》中所说,人体中有七精华存在,它们像车轮样循环往复,人体依靠饮食营养而生长。

二、病邪

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物质,也是引发疾病的三种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三因素在人体有一定的容量和固定的居处,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和协调的境地,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保证人体健康无病。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即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者的容量及存在的位置发生变化,出现偏盛偏衰、相互篡位,原先平衡和协调的状态被破坏,进而侵害人体的七精华(精微、血、肉、脂、骨、髓和精)、三秽物(粪便、尿和汗),变成致病的因素,人体将失却平衡。将病变后危害人体的隆、赤巴、培根称之为“三邪”,故将三因学说又称三邪学说。

在生理状态下,隆,相当于中医的“气”,但又不尽相同。主要功能为推动血液循环、司理呼吸及机体运动,是人体生命功能的动力。赤巴,相当于“火”,有提供机体热能,促进消化的功能。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有提供人体津液和湿润的功能。隆、赤巴、培根是藏语的音译,有人意译为风、胆痰或气、火、粘液,也有译为风、火、水、土的译法较多。但究其内容较之中医的风、气、火、痰、胆等范围更广,意义更深,概念不尽完全相同。生理状态下的三因素具有许多属性和特点,主要有寒、热属性,即赤巴性热,培根性寒,隆性亦寒。赤巴和培根之间有相克关系,隆具有两重性即遇到赤巴将其鼓得更热,遇到培根将其激得更寒。于上述关系《大疏。无垢普明》形象比喻为“日、月、星辰”之间的关系。隆、赤巴、培根发生病理变化后,分别产生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对症的药物有土性药、水性药、火性药(《大疏。无垢普明》:“隆病用滋补药,赤巴病用寒性药,培根病用热性药”)。隆、赤巴和培根在人体中居位依次为上体、中体和下体。发病的季节分别为热季、寒季、雨季。发病对象分别为老人、青壮年人和儿童(即老人易发隆病,青壮年易发赤巴病,儿童易发培根病)。发病时间白天分别为上午、中午和日暮;夜晚分别为初夜、午夜和黎明。三因内部的伴火隆、能消赤巴、能碎培根称之三胃火,依次存在于胃的上部即未消化部位,胃中部即未完全消化部位和胃下部即消化部位。另外,隆邪能扰乱和引发寒热两性疾病,隆病的种类繁多,疾病性质糙而多变,故放在各疾病之首来阐述;赤巴邪能引发热证,疾病种类较隆病少一些,但疾病性质锐、急,故放在各疾病的第二位来阐述;培根邪能引发培根病,疾病内部不太复杂、种类少,疾病性质缓慢,故放在各疾病的第三位来阐述。隆、赤巴和培根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和功能,各自内部又分为5种:“索增隆”(持命隆)、“紧久隆”(上行隆)、“恰不其隆”(遍行隆)、“梅年隆”(伴火隆)、“吐色隆”(下泄隆);“赤巴居西”(能消赤巴)、“赤巴当居”(变色赤巴)、“赤巴朱西”(能作赤巴)、“赤巴多塞”(明色赤巴)、“赤巴通西”(能视赤巴);“培根丹西”(能依培根)、“培根涅西”(能碎培根)、“培根娘西”(能味培根)、“培根层西”(能足培根)、“培根居日西”(能合培根),共15种。

1. 隆五源属风(气),寒热属性为寒,禀受于父母精血,后天在母体和出生后依赖饮食精华和起居行为的精气而滋长。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遍布于人体细微组织名处,主要居于髂骨、大肠等脐以下部位。在生理状态下,司理呼吸,主身、语、意,即人体活动、语言、思维。消化分  }解饮食,运送七精华在各自的孔道流通,进而遍布全身推动血液循环,营养全身、维护生命运动,延年益寿。排泄粪尿鼻涕等糟粕,促进新陈代谢。使眼等五官保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灵敏,使意识清明。

另外,还有主性欲排精血、传孙接代等作用。隆具有糙、轻、寒(《(大疏。无垢普明》:“隆的性质不太热,于是定为寒。但与其他二因相混合时,则显不寒不热的性质”,《词义。太阳》:“所谓寒是针对性质不热,表现出冷的症状,用热性药物治疗而言的。”)、微、坚、动六种特性,特别是具有动的特性。糙即不柔润,与腻、柔相反,表现为心情执拗,皮肤、舌苔粗糙,病情急骤等。轻即轻扬向上,与重、钝相反,表现为心情急躁不安、身体轻、行动灵活、反应迅速等。寒即凉冷,与热相反,表现为怕冷不耐寒、喜向阳就火、喜热食。微即细小,与柔、腻相反,隆能通过任何细小孔道,在人体中无孔不人,无处不达,遍布全身。坚即坚硬,与柔、腻相反,表现为人的皮肤耐摩擦,肿块坚硬、不易化脓,腹部胀硬、不易下泻等。动即飘浮或窜行不定,与稳相反,表现为好动、心神不定、健忘、多迷梦等。隆主要居于脐以下部位,另外还依存于头、胸、心脏、胃、阴部及全身所有部位。按隆居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及功能,又分为五种分支隆。

持命隆主要居于肉、骨、脑三者中,聚集的头顶百会处,运行于咽喉胸腔内。功能为吞咽饮食、呼吸空气、吐出唾沫、打喷嚏、作嗳气,并且有清醒头脑、增强记忆、聪明耳目等感觉器官,摄守神思于体内,增强意识等功能。

上行隆主要存在于 人体的胸部,运行于鼻、舌、喉结、食管、气管等处。功能是司语言,增强活力,焕发容颜、色泽,促进勤奋进取和耐劳力,使人善于思考,提高记忆力。

遍行隆居于人体内最重要的五脏中的心脏,运行于联络人体上、下、内外的血管和七精华物质运化的孔道之中。功能是将血液等饮食生化的七精华,运输到全身各处,推进循环,主司四肢举止、屈伸、行走等运动,闭启口眼等孔窍,司理语言和思考。总之,身体的运动基本上依赖于遍行隆的作用。

伴火隆主要居于胃院下部,运行于大小肠及运送营乔至所有脉管之中,是三胃火之一。功能是增强胃肠蠕动能力,司理饮食消化,分解精华和糟粕,并将它们运送到各自生化和储存部位,在那里成熟和生化成七精华、三秽物。

下泄隆  主要居于肛门,运行于大肠、膀胱、阴部及大能内侧部位。功能是主司精液、妇女经血、二便的控制和排泄及胎儿分娩、下胎盘、排除产后遗留的疾病等。

2. 赤巴 五源属火,寒热属性为热,先天源于父精母血,后天在母体和出生后吸取饮食精华和起居的精气而滋生。赤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热能。功能为促进饮食的消化,产生食欲和饥渴感,吸收精微和药物,促进七精华的成熟和生化,供给人体温度,焕发容光,使肌肤红润白皙,增雄心(《大疏。无垢普明》:“雄心者为好斗、好胜、有勇气,虽力小而不畏惧,如火种虽小可烧毁如山之草垛那样。”)主谋略(《大疏。无垢普明》:“谋略者为智慧,城府深敏捷,思维锐利、细微,头脑清醒、果断等之意。”)情志方面表现为聪明、果断、高傲、易怒等。赤巴具有热、锐为主的轻、臭、泻、湿、腻等7种特性。热即与寒相反,指体温较高、胃火旺盛等,表现为耐寒、易饥褐、容光焕发、发病后身热、喜欢凉食等。锐即与钝相反,表现为思维敏锐、聪明、心情急躁、骄傲、好斗、好动。另外有肿块易化脓、发病急骤等特性。轻即飘忽不定、上扬,与重相反,表现为情绪易激动、轻率、多变、不专一。另外患病后易治等。臭即气味浓厚,与淡相对,指因热产生的臭味而言,如汗及小便等排泄物气味浓臭等。泻即易疏泻,与干相对,指湿、锐之作用而言,表现为赤巴盛者腹软、易下泻等。湿即湿润,与干相对,表现为易汗易泻、多痰(《大疏,无垢普明》:“赤巴属火,因而被火溶化后的精华、糟粕易下泻。被火溶化的精华、精液、汗等湿性物质从体内渗滴,将这种特性称之为泻。泻和湿等特性是针对赤巴的作用而言的,不是赤巴的本质特征。”)赤巴遍布于人体各处,但主要依存于肝、胆部位,即从心脏到脐部的人体中部。根据赤巴的所居部位和作用之不同,又分为5个分支赤巴。

能消赤巴  5种分支赤巴之首能消赤巴位于食物将要消化与尚未消化之处(幽门),为三胃火中最为重要的胃火。功能是产生热能、腐熟和消化食物,初步将食物分解为精华与糟粕,产生体温,协助变色赤巴等其他4种赤巴发挥作用并增生它们的力量。另外还有温热和干燥身体中水液的功能。

变色赤巴 位于五脏中火的基地肝脏,运行于人体七精华之中。功能是改变精华的颜色,如将血液、肌肉变为红色,脂肪变为白色,骨髓变为灰白色等。总之,具有改变七精华三秽物及包括毛发在内的一些人体的细小物质颜色的功能。

能作赤巴 位于心脏,具有摄守神思、支配意识和思维,能够使人产生唯我独具见识和捂性等骄傲自豪的意识,壮胆量生谋略、滋欲望及激发勤奋、努力的功能。

能视赤巴 位于眼睛瞳人和传导视觉的脉管之中,主司视觉,具有明辨外界物质形体、大小、粗细及颜色等一切形色的功能。

明色赤巴 位于皮肤,具有使皮肤红润、暂白,产生色泽和光华等功能。

3. 培根 五源属水、土,寒热属性为寒。先天源于父精母血,后天依赖饮食精华和起居活动而滋生。在生理状态下,培根具有使人体生长、延年益寿、调解和滋生体液的功能。特别是具有专一神情、稳定情绪、不惊慌,遇到危险产生勇气、增强意志产生睡眠、润滑和坚固关节、耐饥渴和干旱,使肌肤产生润湿柔软和弹力等功能。在神志方面,主要表现为意志坚强、稳重、专一,有耐力等。培根具有腻、凉、重、钝、柔、稳、粘等7种特性。腻即油腻、润湿,与枯、滞、澀等相对,表现为体态丰满多油腻,吐泻物及放出的血多粘腻等。凉即寒凉,与热相反,表现为体温低、喜热食等。重即沉、钝,与轻相反,表现为身体沉重、行动缓慢、性格内向、思维和语言迟钝、嗜睡,患病不易治痊等。钝即迟钝缓慢,与锐相对,表现为动作迟缓、思维迟钝、病情缓慢、不易转为他病等。柔即软、柔,与粗相对,表现为舌苔及皮肤柔润、性情温和,疼痛轻微等。稳与动相对,表现为性格稳重、执着,病情变化不多等。粘与糙相对,粘润附着性强,表现为吐泻物多粘腻等。培根在人体主要居于头脑、肺部等胸口以上部位。根据其依赖部位和作用不同,又分为5种分支培根。

能依培根 位于胸骨及胸肋骨结合处的软骨等胸部骨骼之中,为能碎培根等其他4种培根依赖的基地,并协助其他培根发挥作用。尤其司理人体湿润和通调水液的功能。

能化培根 存在于胃上部食物未消化部位,作用是磨碎和腐熟胃中的食物,为消化作准备。

能味培根 依存于舌,司理昧觉 、分辨酸甜咸等六味。

能足培根 居于头部,主要司理眼睛、耳朵等器官的感觉,具有享受外界的色、声、味等,使人产生知足感的功能合培根居于全身的关节间,有连结和润滑关节,能使关节屈伸活动的功能。

在病理状态下,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生理状态下的隆、赤巴、培根所依存的位置和常量发生变化和紊乱,原来的平衡和协调状态被打坏,于是出现病变。这时,隆、赤巴、培根不但不能负担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反而伤害七精华、三秽物,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疾病。由于病变的隆赤巴、培根的这一性质,通常称它们为三孽、三邪或病。隆邪轻浮而动荡,遇寒随寒、遇热随热,寒因隆邪而益甚、热得隆邪而益炽。如赤巴邪属热,挟隆邪则热更盛;培根邪属寒,挟隆邪则寒更烈。隆邪性质轻飚,能鼓动水湿泛滥,使水肿病加剧;隆邪性质刚劲,能使气血凝结不畅,使痞瘤病积聚形成。总之隆邪善行而数变,人体一切疾病以隆邪为先导而发;一切疾病在向愈之时,又往往被隆邪鼓动起余邪而复发。因此,隆邪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始终起支配作用。隆邪-般存在于食物消化后所在部位一一小肠、大肠及髋关节、腰部,身体大部分骨骼、关节以及触觉器官、毛孔、皮肤、视觉器官眼睛等很多部位,主要存在于大肠。当发生病变后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与隆邪自身性质相同的各种隆病症状。隆邪的性质有糙、轻寒、微坚、动等6种,宜以具有柔、重、温、腻、稳等5种性能的药物治之。赤巴邪通常存在于食物消化位与未消化位之间,即胃部到脐部之间的部位。依存于血液、汗液、饮食精微、黄水及眼睛、皮肤等部位。主要存在于食物消化位大肠,未消化位胃之间。当发生病变后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与赤巴邪自身性质相同的各种赤巴病症状。赤巴邪的性质有腻、锐、热、轻、臭、泻、湿等7种,五源属火,表现为热性。宜以具有寒、钝、凉、柔、淡、千等6种性能的药物治之。培根邪通常存在于胸腔、颈部、肺脏、头部、饮食精微、肌肉、脂肪、髓、精液(男精女血)及二便,并存在于感觉器官中的鼻、舌。主要存在于食物未消化位一-胃部。当发生病变后,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与培根邪自身性质相同的各种培根病症状。培根邪的性质有腻、凉、重、钝、柔、粘、稳等7种,五源属水、土,表现为寒性。宜以具有涩、热、轻、锐、糙、动等6种性能的药物治之。

总之,隆、赤巴、培根三因素在人体各安其位,各具常量,平衡协调,相辅相成。当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时,则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等的生理功能旺盛,健康无病,充满活力。但是,一且在因外因素的干扰下,发生偏盛偏衰、太过不及,而相互失去平衡和协调,即发生病理变化之后,则引发各类疾病,成为发病的根源。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调节病理的隆、赤巴、培根三邪的过程。因此,三因理论贯穿于藏医生理病理和治疗的所有方面,藏医生理病理和治疗无不以三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三因学  说是藏医学的根本和核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6-2021 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 陇ICP备16002830号-1

公安部备案:62300102000079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人民东街52号    电话:0931—8212947 邮编:747000